甜菊(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是一种新型糖料作物,其有效成分甜菊糖苷作为天然的高甜度低热量甜味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我所于1976年国内首次引种甜菊,是国内最早并唯一坚持至今从事甜菊引种栽培和遗传育种等研究的科研院所。甜菊研究课题组成立于于1996年,课题组组建至今先后开展了甜菊引种、驯化栽培与评价、繁殖技术(扦插与组培、制种技术)、综合抗性(抗寒、抗旱、抗盐)、甜菊种质遗传基础与糖苷生物合成分子生物学、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杂交、化学和辐射诱变)以及新品种示范推广与应用等多层面的研究。
为解决国内甜菊种植中种苗品质参差、品种退化等问题,我所甜菊育种研究团队近年来通过人工杂交和后代植株现蕾期叶片糖苷含量的HPLC测定筛选出一批糖苷含量高、抗性强的优良无性系,其中‘中山5号’、‘中山6号’已获得江苏省农作物品种鉴定,‘中山5号’为高St苷(Stevioside)的药用型新品种,2010~2013年测得总糖苷含量平均为干叶质量的11.75%,St苷/总糖苷平均为96.96%;‘中山6号’是高总糖苷、高R-A苷(Rebaudioside A)含量的甜菊新品种,2012~2015年测定其总糖苷含量平均为干叶质量的19.13%,R-A苷/总苷平均为76.11%(64.14~88.52%)。
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南方甜菊生产栽培种苗以扦插繁殖为主,虽然扦插繁殖技术简单,但生产性大面积种植所需的扦插繁殖及移栽的高人工成本,以及北方地区因冬季气温低母本不易保存、扦插繁殖、种苗运输等高成本均成为了甜菊原料生产中苗种繁殖最为凸显的关键技术难题。采用种子繁殖方式可极大降低成本、省时省力,但由于目前我国甜菊生产所用种子多为自产自繁,而又因甜菊自交不亲和的特性,后代群体多存在成熟期不一致、糖苷含量低等不足。为降低甜菊种植成本提高效率,甜菊育种团队开展甜菊优质杂交种子的创制研究工作,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鉴定的‘甜种1号’是利用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筛选得到的配合力高且F1代成熟期基本一致,R-A苷含量较高的优良甜菊种子新品种,其现蕾期干叶中R-A苷/总糖苷含量平均达60%以上,而普通种子的R-A苷/总苷含量约为50%左右,糖苷品质显著提高,且其综合性状表现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