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张乔松,男,出生于1956年5月18日(广州)。籍贯:广东。本科学历(广东教育学院生物教育专业,1997年毕业);政治面貌:中共党员。职称:研究员;退休前职务: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张乔松1978年12月在广州市园林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以后,进入广州市园林科研所工作(现更名为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40年来兢兢业业,一直从事园林科研、花卉生产、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工作,历任课题组长、科研管理科科长、所长助理、副所长、总工程师、首席专家等职务。广东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
张乔松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刻苦钻研、努力拼搏,取得20多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40多篇及专著3本,参与或主持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共6个,取得国家专利两项。这些科研成果对于促进园林行业的技术进步有重要作用。特别是《促进中国水仙花芽分化及增加花序数的技术研究》、《广州古树名木树龄鉴定技术》、《五种花卉春节开花的花期调控技术研究》、《大树免修剪移植技术》、《节约型生态景观绿道的建设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推广应用后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由于在园林科技方面的研发业绩突出,张乔松于1988年被破格评聘为园林工程师,1996年被破格评聘为高级农艺师,2004年被评聘为园艺研究员,1998年至2012年获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广州市优秀专家称号。
张乔松同志取得的成果和发表的论文获得同行的高度认可。如《促进中国水仙花芽分化及增加花序数的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后,引发了中国水仙生产及促花技术的一场革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其论文《中国水仙花芽分化及外界因子对花序数的影响》与1987年在国家一级刊物《园艺学报》发表后,在园艺学界引起轰动。该论文获87年度省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园艺学报》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奖,并被选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领导的世界三大情报体系之一的国际农业情报体系(AGRIS)之检索刊物《Agrindex》上。1989年,张乔松被业界推选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园艺学会理事,以33岁的年纪成为国家一级学会最年轻的的理事。
张乔松同志1984年研发的《广州古树名木树龄鉴定技术》,首创“三段计算法”鉴定古树树龄,解决了困扰业界多年的世界难题,被同行尊称为“广州三段法”,各地同行纷纷来穗学习。这个方法为广州及其他城市鉴定古树名木数万株,为中国古树名木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5年张乔松主持的《可降解营养育苗纸杯的生产技术研究》获中国花卉协会第六届花博会全国花卉科技成果一等奖。这个项目是利用废纸、木屑等有机材料来制作育苗纸杯。苗木栽进纸杯以后,根系可以直接穿透杯壁,定植就可以不用脱盆,直接将小苗连育苗杯一同放进定植穴,最大限度减少因为传统的脱盆定植方式的伤根现象,大大地缩短了缓苗期,而且杯体的有机材料慢慢分解变成肥料。这是一项既有环保意义也有育苗技术革新意义的科研成果。
2016年张乔松主持的省科技厅科研项目《节约型生态景观绿道建设技术研究》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通过三年实地调研,走遍了广东21个市的绿道,行程超过12000公里,实地考察绿道超过5000公里;拍摄绿道照片50000多张,采集绿道数据8万多项;掌握了海量的广东省绿道建设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项目组提出建设节约型生态景观绿道的原则框架和建设标准,制定了节约型生态景观绿道的科学评估体系,并编制了中国第一个绿道建设的地方标准——《绿道建设技术规程》,并于2015年7月1日颁布实施,为中国绿道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作出了贡献。
2008~2010年,张乔松研发的颠覆传统的移植技术——“免修剪大树移植系列技术”。免修剪大树移植技术是一种颠覆传统的大树移植技术,可以在不剪一片枝叶的情况下完整地将大树种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09年到2010年的广州市迎亚运绿化工程中得到大量的推广应用,获得同行的良好评价。
2014~2017年张乔松研发的“海绵城市的园林应用”,海绵城市如何在园林绿地上应用是目前园林行业相当困惑的一大难题。很多海绵城市建设措施错误地照搬西方的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等破坏绿地的生态效益的做法,在园林界引起了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本项研究针对这一现实问题进行研究,重点解决如何不损害绿地的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提高园林绿地海绵体的海绵效益。研究成果发表了多篇论文,发明了一项《一种防堵蓄水透水砖》的专利,并在全国各地作了几十场《海绵城市的园林解读》、《海绵城市与绿地树木》的学术报告,获得与会者的高度评价。